本文摘要: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为建设美丽中国再立新功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主任周鸿升党的十八大要求把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为建设美丽中国再立新功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主任周鸿升党的十八大要求把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一系列战略思想的再概括和再升华,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工程实施14年来,取得了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的显著效益,体现了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要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成功实践。一、建设美丽中国,退耕还林大有可为十八大报告要求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毁林开荒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心腹之患。
切实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从源头上治理水土流失,扭转生态恶化趋势,对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退耕还林是根治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安全的战略举措。
1999年-2012年,全国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4.3亿多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3个多百分点,昔日荒山秃岭、满目黄沙、水土横流的面貌得到了明显改观。但是,我国还有大面积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在继续耕种,水土流失仍然是我国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据有关部门监测,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6.7%的坡耕地,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却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的28%,在坡耕地比较集中的地区占50%甚至70%以上。实施退耕还林,对进一步治理水土流失、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退耕还林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一个多山、多沙的国家,山区、沙区分别占国土面积的69%和18%,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长期以来,人们盲目开荒,广种薄收,形成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退耕还林工程中央已投入3260多亿元,不仅使1.24亿农民直接受益,比较稳定地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而且大大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改变了传统的广种薄收的小农经济模式和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还将农民从耕种低质低效耕地上解放出来,发展特色产业或外出务工,拓宽了就业、增收渠道。但是,从总体上看,山区、沙区仍是我国三农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退耕还林是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农惠农政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西部地区集中分布着50个少数民族,其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
这些地区生存条件恶劣,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14年来,退耕还林工程安排民族地区任务占全国总任务的1/4以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当地人民的深切关怀。采取更加得力的政策措施,巩固成果并继续实施退耕还林,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农民,促进这些地区尽快改变社会经济面貌,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安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退耕还林是扩大林地面积、实现林业双增目标的重要因素。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占同期全国造林总面积的50%以上,西部许多地方占到90%以上。特别是,退耕还林净增林业用地1.39亿亩,使全国林业用地面积扩大了3.2%。十八大报告将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可见,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对于确保实现2015年和2020年林业双增目标,特别是对于增加全国林业用地面积具有决定性作用。(五)退耕还林是增加森林碳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力量。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我国作为发展中碳排放大国和在国际事务中负责任的大国,节能减排压力越来越大。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规模、范围和投资,都远大于世界其他生态建设工程,是我国乃至世界生态建设的航空母舰,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退耕还林成林后,林分蓄积量将达13亿立方米,能固定二氧化碳近10亿吨,已成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的标志性工程。实施退耕还林,既是改善生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更是增加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进一步提升中国政府形象的迫切需要。
二、建设美丽中国,退耕还林要立新功2012年9月19日,国务院第217次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退耕还林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巩固成果取得的成效,对继续做好巩固成果工作和适当安排重点生态脆弱区退耕还林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中央1号文件又要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统筹安排新的退耕还林任务。退耕还林工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坚持巩固成果与稳步推进并举,改善生态与改善民生兼顾,进一步突出建设重点,完善补助政策,提高工程质量,为发展现代林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
(一)精心组织实施专项规划,切实巩固已有退耕还林成果。退耕还林面积大、范围广,巩固成果难度很大。要认真执行《退耕还林条例》等有关规定,强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退耕农户的责任,加强对退耕还林的林地保护和林木经营,严禁任何形式的毁林复垦。有关部门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加强对巩固成果专项资金和建设项目的管理、监督和考核。
科学规划设计,精心组织实施专项规划,确保取得实效。对困难退耕农户进行排查,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问题,努力实现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的目标。(二)继续壮大后续产业,为巩固成果提供长期保障。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是提高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关键。
要紧紧围绕农民的生计问题、致富问题和发展问题,充分研究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管理等各方面因素,因地制宜,选准项目,并整合各种资源,加大地方政府、退耕农户和其他社会主体对后续产业的投入力度,积极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格局。(三)着力加强森林经营管理,促进退耕还林内涵式发展。目前,退耕还林林木绝大多数还处在未成林和幼林阶段,成果很不稳固,补植补造、抚育管护任务繁重。
要科学制订退耕还林经营方案和经营管理办法,实行分类经营、定向培育,进一步优化林分结构、提高工程质量效益。要将退耕还林地的防火及病虫害防治纳入当地的森林防火及病虫害防治体系,统一进行管理,保障退耕还林林木的安全。(四)进一步强化工程管理,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深入推进,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要继承和发扬工程建设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强化工程管理。组织开展退耕还林技术模式回头看,研究制订绩效评价办法,提升工程质量效益。
严格进行检查验收,及时兑现政策补助。认真抓好群众举报办理,切实保障退耕农户利益。
全面推进效益监测,科学评估工程建设成效。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五)完善政策,积极推进重启退耕地造林。
在生态脆弱地区,生态恶化与经济贫困相伴而生、互为因果而且彼此催化。2007年暂停安排退耕地造林任务后,基层干部群众一直期盼国家能早日重新安排任务。同时,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比较效益有所下降,农民希望提高补助标准。
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研究调整退耕还林补助标准,并建立长效补偿机制。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对重点生态脆弱地区进行摸底调查,编制新的退耕还林工程规划,尽早在重点生态脆弱区重启退耕地造林。
本文来源:九游会·(J9)-www.fiverar.com